1. 首页 > 游戏综合资讯

民国之崛起东南亚 民国之崛起东南亚完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6-14
摘要:20世纪初,提起东南亚华侨,不得不提“四大天王”:陈嘉庚、黄仲涵、陆佑和胡文虎。其中,陈嘉庚的名声最大,因为他创办了厦门大学,影响至今,其他的几位却鲜有人知。 南洋首富黄仲涵家族,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辉煌了百年,如今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仍有一条街叫“黄仲涵街”,提醒着人们中国近代华侨史上黄仲涵家族在这里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南洋首富:黄仲涵 黄仲涵,印尼华侨企业家,祖籍福建,1866,民国之崛起东南亚 民国之崛起东南亚完

 

20世纪初,提起东南亚华侨,不得不提“四大天王”:陈嘉庚、黄仲涵、陆佑和胡文虎。其中,陈嘉庚的名声最大,因为他创办了厦门大学,影响至今,其他的几位却鲜有人知。

南洋首富黄仲涵家族,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辉煌了百年,如今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仍有一条街叫“黄仲涵街”,提醒着人们中国近代华侨史上黄仲涵家族在这里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南洋首富:黄仲涵

黄仲涵,印尼华侨企业家,祖籍福建,1866年出生于印尼爪哇省府三宝垄市。

黄中涵及其家族所经营的建源公司,是近代华侨在东南亚创业发展的传奇之一,有“爪哇糖王”之称,尤其是黄仲涵主持经营的37年间,其家族影响力更是达到巅峰,成为南洋首富。

要说南洋首富家族的崛起,还要追溯到黄仲涵的父亲黄志信。

创一代:黄志信

黄志信

黄志信,1835年出生于福建同安,他的青年时期,中华民族正在遭受西方列强的蹂躏和清政府的无能,当时民间出现了很多反帝反清的组织,其中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运动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福建厦门一带,比较著名的民间反帝反封建组织“小刀会”,是太平军天地会的一个分支,黄志信是厦门小刀会首领之一黄位的侄子,因为参加小刀会起义,被清政府悬赏捉拿,逃亡海外。

1858年,黄志信逃到印尼三宝垄,“他急不可耐的上岸,在他面前耸立着一座简洁的荷兰式城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他预示着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

在抓哇,黄志信做起了小买卖,跟所有创一代一样,黄志信谨小慎微且富有远见。到1893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已经上百万荷盾。于是,黄志信创建了“建源栈”商行。

当时,印尼实行开放政策,他把爪哇的蔗糖和烟运往中国,然后把中国的茶叶、丝绸和香料再运回印尼,一来一回,在19世纪末的时候,黄志信已经是南洋数得上名的华侨巨富。

黄志信家族合影

黄志信在一百多年前,不仅以移民身份在爪哇创建了以法律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形式的企业,而且他还主张用家族以外的人担任经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远见。

富二代:黄中涵

黄仲涵虽然是真正的富二代,但是他比父亲更努力,更具有现代意识,更富有革新精神。

1890年,黄仲涵24岁,他正式接替父亲主持经营建源栈,同时,他被荷兰殖民政府任命为Majoor(陆军少校),协助处理华侨事务。

青年黄仲涵

黄仲涵从父亲那里接班的时候,正是建源经营最好的时候,万万没想到,黄志信交给儿子后,建源更是如虎添翼,几年光景,资产就翻了几十倍。

黄仲涵天资聪颖,擅长交际,商业嗅觉极准。

1893年,荷兰殖民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政策上做了修订,取消强迫种植甘蔗,放开自由贸易。

黄仲涵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他将“建源栈”改为”建源贸易公司”,立即调整了建源的生产、贸易比例和经营结构。

1894年,他发展大面积甘蔗种植,先后创办了巴基斯、里约阿贡等5家糖厂,广招外国华侨专业技术人员,购买西方先进设备,推行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方式,年产量达10万多吨,被誉为“爪哇糖王”。

1906年,创办黄仲涵银行,设立泗水分行,同时设立7家保险公司。

1911年,创办荣茂和顺美两家轮船公司,拥有9艘货轮,往返与印尼、新加坡和马拉西亚等地。

1918年,创建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木薯粉厂,占地2000万公顷的种植园,年产木薯27万吨,产品远销欧美。

在印尼,黄仲涵是华侨最先引进西方先进人才的企业家,建源各个部门,他都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领导职务,他聘请欧美外国先进技术人才,也从自己公司挑选优秀员工,送往欧洲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黄仲涵虽然出生于东南亚,但是他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注。

1911年和1915年,他曾两次以“轩辕后人”的名义为革命捐款,支持孙中山辛亥革命。

1916年,他作为担保人和主要投资人,带头创办了三宝垄华英中学,其后又相继为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华侨中学、道南学校等侨校捐款,修建礼堂和教学楼等。

中年黄仲涵

1912年至1922年间,他连续6届担任三宝垄中华商会名誉会长,并大力捐款救助国内的自然灾害,兴办华侨福利事业。

黄仲涵时代,建源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印尼雅加达、泗水、日惹、梭罗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槟城、荷兰鹿特丹、英国伦敦等地,黄氏家族在民国13年(1924年),总资产估值千亿荷盾,黄仲涵是世界富豪榜排十四位富翁。

富不过三代?

在黄仲涵家族壮大的同时,荷兰殖民政府对黄氏家族的态度从友好变成了觊觎。

1917年,荷兰殖民政府以征收“战争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从一战爆发那年起,获利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

1921年,荷印殖民政府有要求黄中涵缴纳3500万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

再后来,殖民政府想钱想疯了,直接对黄中涵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感到力不能及,愿以700万荷盾的价格收购黄氏企业。

黄仲涵忍无可忍,他心里很清楚,贪婪无耻殖民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将华侨的资本彻底扼杀,据为己有。

在那一年,黄仲涵全家移民新加坡。3年后,黄仲涵病逝,享年59岁。

黄仲涵与黄惠兰

黄仲涵给子孙留了2亿荷盾遗产,他留给后代的建源已是一个国际企业,在全世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黄氏家族也是全世界炙手可热的大富豪家族。

黄仲涵去世后,年仅25的黄宗宣和19岁的黄宗孝主持建源公司的经营。但是这兄弟俩既没有祖父和父亲的魄力,也没有他们的好运气。

1924年,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殃及建源公司,整整两年,建源几乎处于停产倒闭状态,企业元气大伤。心灰意冷的黄宗宣,直接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宣布退出了建源,带着自己的股份离开了。

黄宗孝虽然力挽狂澜,公司经营刚有了一点起色,二战又爆发,日寇占领了东南亚,印尼自然也再水深火热之中,好不容易熬到了1945年小日本投降,获得独立的印尼政府又采取了扶持本土居民打压华侨经济的政策。

黄氏家族最后掌门:黄宗孝夫妇及子女

黄宗孝本想奋力一搏,不幸1950年心脏病病逝,终年才45岁,从此,黄氏家族没有了主心骨,更加江河日下。

1961年7月10日,印尼三宝垄经济法院以“偷漏重税”、“违反经济法令”为由,接管了建源公司,这个光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黄氏家族从此彻底销声匿迹了。

文献参考:《三宝垄史志》《没有不散的宴席》《家世—百年中国家族兴衰》《中国慈善家》等。

更多精彩请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人物档案。